一、专业介绍
1.专业背景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前身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2年教育部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两个专业。从此"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将退出本科专业的舞台。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和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2.人才培养
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3S技术,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面向医药生产与流通企业,从事药物分析、药物制剂生产在线质量检测和监控等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突出培养学生从事现代药物分析技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所需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独立解决质量控制等一般技术性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课程及特点
该专业的主干学科为为地理学和环境学。
该专业的课程包括地质学、自然地理学、国土规划、地图学、遥感应用、管理科学、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环境经济学、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资源学、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景观生态学、生态环境规划、环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计量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数字图像处理。
与该专业相关的学科还有生态学、规划学。
(上图仅供参考)
三、专业技能和培养要求
1.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和资源开发、规划管理的基本技能。
2.知识技能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如地理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政策,熟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专业学校
目前在全国高校中,开设该专业的学校较多,分散全国。根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本科专业排行榜地理资源,排在第一位的是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紧随其后,兰州大学和中山大学分别位列第四、五名。
目前陕西开设该专业的学校主要有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等几所学校。其中西北大学该专业属于全国顶尖层次,与中山大学并列全国第五名。其余学校,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该专业在全国排名靠前,有意向报考该专业的同学可以在网上详细了解。
四、就业前景
根据前几年的就业状况和就业率来看,前几年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理想,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想必该专业的未来可期。
当然该类专业需要更深的研究,所以如果想要在该专业作出成就,需要同学们深造。本科毕业的话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公务员,可到考虑到环保局、建设局、国土局工作,也可到相关的研究所。
五、就业方向(仅供参考)
毕业后能从事国土资源整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科研及管理工作,也可以报考土地资源管理地理资源,环境工程,自然地理等研究生继续深造。
该专业毕业生可以考虑以下就业方向:
1.建筑/建材/工程
2.专业服务
3.环境监测工程师
4.房地产
5.政府/公共事业
6.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7.学术/科研
8.资源(环境)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