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办了中国科学院第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按照中国科学院统一部署,本届公众科学日的主题为“科技引领未来”,地理资源所的开放日活动由所综合办公室联合中国地理学会、研究生部、图书馆、所团委、研究生会共同组织,安排了包括专家科普报告、科研环境体验、科研成果展示参观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地理资源所党委副书记高星、综合办公室主任刘红辉、科普工作相关部门职工和科普志愿团研究生40余人参加了科学日服务工作。来自10多个单位的中小学师生和社会公众共350多人参加了该所活动。
科普报告会上地理资源,万小铭博士和封志明研究员先后做了题为“污染土壤的清洁工”和“澜沧江自然考察”的科普报告。万小铭博士结合丰富的案例从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的特点、土壤污染的类型、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现状,土壤污染治理的方法以及解决土壤污染的最新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植物修复等方面,介绍了土壤污染的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封志明研究员以澜沧江自然考察路线为主线地理资源,用丰富的图片向大家展示了澜沧江沿岸壮美的风光。
来访的社会公众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地理资源所所史馆、图书馆等科技支撑设施,亲身感受了中科院的科研环境。地理资源所所史馆是2010年9月庆祝研究所建所70周年的一项重要成果,展馆系统介绍了地理资源所及其前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为中国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的发展作出的开拓性、历史性的贡献,大力宣传了研究所几代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事业、奉献社会的高尚精神。在所史馆,广大观众对地理资源所和新中国地理科学、资源科学的发展历程有了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在所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之一古籍方志馆,讲解员耐心细致地介绍着地理资源方志的馆藏书籍,生动的讲解深深地吸引了参观者。绘制于清朝康熙年间的《黄河古地图》全面直观地展示了黄河千百年来的变迁过程和两岸的文明繁荣,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地理资源所始终将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作为国立科研机构的一项重要使命认真组织和落实,每年都坚持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免费向社会开放,吸引了广大社会群众和大、中、小学生参观,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公众科学开放日已经成为地理资源所科普工作的品牌活动,为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对地理学的兴趣、了解科研机构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封志明研究员作科普报告
参观所史馆
参观古籍方志馆
参观黄河古地图